欢迎访问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宣传统战处,
今天是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湿度:

【学习身边榜样】将论文写在逐梦复兴的大地上——记学院驻村第一书记周广锋

时间:2025-03-22 10:10   信息来源:宣传统战处   作者:姚源清   浏览次数:

图片

周广锋,男,山东临沂人,中共党员,研究生,副教授,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继续教育部办公室主任。2023年5月选派至贵州省仁怀市龙井镇复兴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至今。


“时间过得真快,总感觉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。”谈及近两年的驻村时光,周广锋目光坚毅,言语间满是对复兴村这片土地的眷恋与深情。

2023年5月,得知学院乡村振兴驻村干部即将轮换,周广锋毫不犹豫地主动请缨,怀揣着满腔热忱与憧憬,毅然告别家中尚在襁褓中的女儿及亲人,踏上奔赴仁怀市龙井镇复兴村的征程。

从人民教师到驻村第一书记,周广锋的“课程表”全然变样,但初心却从未动摇。这位戴着眼镜、文质彬彬的“书生”,靠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,在近两年的岁月里,以汗水作墨、实干为笔,将自己的“论文”一笔一划地写在了复兴村这片充满希望的大地上。

强党建  筑牢战斗堡垒

山峦层叠,山道崎岖,当周广锋初次站在复兴村蓝家田桥头,眺望这个隐匿于黔北大山深处的村庄时,内心五味杂陈。四个多小时的长途颠簸带来的身体疲惫自不必说,更多的是心底涌起的迷茫与忐忑:自己该如何融入这个“大家庭”,又该为乡亲们做些什么实实在在的事?

万事开头难,周广锋深知,要想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扎根立足,得从最基础、最贴近群众的事儿干起。思索再三,他决定把入户走访当作打开工作局面的“金钥匙”,通过常态化走访,主动探知群众的心声与期盼。

图片

2023年8月,周广锋到村民家开展走访工作。

起初,走访之路并不顺利。由于不懂贵州方言,周广锋与村民交流困难重重,一些老人甚至误把他当作“搞传销”的,眼中满是警惕与疑惑。无奈之下,他只能瞅准村干部的空闲时段,请他们充当“翻译”,在方言与普通话的转换间,慢慢消除隔阂,走近乡亲。通过走访,周广锋了解到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,留守的空巢老人是常住主力军。他迅速对老、弱、病、残等特殊群体展开全面摸排建档,实施精准分类管理,一幅复兴村的立体“画像”在他心中逐渐清晰。

走访过程中,周广锋察觉到村党组织力量薄弱,全村34名党员中,常住的仅16人,党员平均年龄50岁以上。参加党员大会时,不少老党员胸前未佩戴党徽,甚至一些人连党徽都不知如何正确佩戴,会议记录也写得潦草随意。这些细节深深刺痛了他。

图片

2023年9月,周广锋在复兴村会议室开展驻村第一书记上党课。

“党组织可是乡村振兴的顶梁柱,必须让党旗在复兴村高高飘扬。”为此,周广锋将强化党建列为驻村首要任务,以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为抓手,协助村两委精心制定年度“三会一课”、主题教育学习计划,严格落实各项党内组织生活制度。同时,主动组织村两委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、主题党日等活动17场次,带头讲党课4次,推动党的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。针对流动党员,利用微信管理群、学习强国APP等平台,确保18名流动党员按时完成“全省流动党员网络培训班”学习并顺利通过考试。

“党建绝非花架子,它是实实在在凝聚人心、助推发展的战斗堡垒。”在周广锋的努力下,近两年来,复兴村累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名,发展党员2名,储备村级后备力量5名,其中2名被吸纳到村工作,村级班子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显著增强。


抓产业  助力群众增收

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。复兴村地处赤水河上游生态保护区,农耕土地肥沃,柚子、高粱、水稻和部分菜籽是主要产业。驻村以来,周广锋先后协助村两委开展复兴村茅台订单高粱肥发放,油菜籽、马铃薯种子及肥料发放,积极向群众宣传秋冬种政策,鼓励大家精耕细作,杜绝土地撂荒。

红肉蜜柚是复兴村的支柱产业,全村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,惠及487户2250余人。在村民的悉心管护下,2023年复兴村柚子迎来丰收,圆润饱满的“金果果”挂满枝头,可销路不畅却成了村民的心头之患,眼看大量的柚子即将烂在田间地头,大家心急如焚。

图片

2023年11月,周广锋与驻村工作队帮助群众采摘柚子。

“周书记,能不能帮咱卖点柚子?”“柚子啥时候能卖出去啊?”面对乡亲们急切的诉求,周广锋深知不能守株待兔,唯有主动出击“闯市场”,才能破解柚子“销售荒”。为帮群众打开销路,周广锋亲自操刀撰写宣传推文,配合镇党委联系各大新闻媒体,先后在工人日报-中工网、贵州日报、今日仁怀、天眼新闻等平台发表柚子宣传稿件10余篇,吸引水果经销商、周边城镇居民前来采摘。那些日子里,他与村民并肩作战,穿梭柚林、围坐柚堆,手提肩扛、精心分选,常常忙碌至深夜。

为推动复兴村柚子产业蓬勃发展,周广锋还创新性提出“五个一批”模式(即精品推销一批、订单采购一批、电商推广一批、帮扶销售一批、自主售卖一批),主动对接相关单位,建立结对帮扶销售点,成功解决群众柚子销售难题。同时,依托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帮扶复兴村的资源优势,周广锋积极牵线搭桥。先后邀请贵州大学农学院农技专家开展现场技术培训2次,邀请学院乡村振兴电商产业学院专业老师开展直播电商培训1期。依托粮油食品工程系、美术与设计系开展柚子深加工研发、包装,设计出2款精品柚子包装礼盒,初步完成柚子果酒发酵,还进行了灌装瓶包装设计,为乡村振兴产业注入新活力。

图片

2024年1月,周广锋给柚子标注销售农户姓名,引导群众诚信经营。

驻村以来,周广锋和驻村工作队累计帮助群众销售柚子30余万斤,助农增收30万余元,有力带动村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实现“双丰收”,让复兴村的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。


守初心  践行为民服务

“周书记,快来家里坐坐,别‘见外’,就跟自个儿家一样……”每次路过蔡在华家门口,周广锋都会收到老人热情的招呼。

蔡在华是周广锋帮扶户蔡维均的父亲,户主蔡维均和妻子颜永英都是聋哑人,父母年逾古稀,两个儿子分别就读于福建集美大学、仁怀市中等职业学校。为做好帮扶工作,周广锋主动联系两个孩子,了解他们在校的学习与生活情况,发现蔡维均家卫生间冲水箱损坏、热水器不通水等问题后,第一时间汇总上报,并陪同维修人员到家更换修理……一次闲聊时,蔡在华老人主动提出缴纳2024年的医疗保险,这让周广锋颇为感动。

“群众的事儿无小事,只有把惠民生的事办扎实、暖民心的事办精细、顺民意的事办到位,才能不辜负群众的信任。”自驻村以来,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一直是周广锋不懈的追求——

图片

2024年1月,周广锋为付家小学学生发放捐赠学习用品和玩具。

得知复兴村道路照明设施损坏,群众夜间出行不便,他当即与驻村工作队商讨并提请村两委会商议,最终协调资金20万元,修建路灯45盏,增设连户道路安全护栏123米;了解到村里自建的蓄水池年久失修,饮用水告急,他又协助村两委争取专项资金50万元,完成全村6个村民组自来水入户工程;知晓付家小学教育资源相对匮乏,他不仅协调争取到助学资金5万元,用于开展金秋助学等系列活动,还积极筹备教育发展促进会事宜,累计募集捐款45万余元,为复兴村教育发展添砖加瓦。

为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,周广锋再度借助派出单位的资源优势,邀请学院信息工程系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服务队深入龙井镇、“六村一社区”,为结婚50周年以上的老年夫妻拍摄结婚纪念照276户,赢得当地群众一致好评;2024年国庆节前夕,邀请阿幼朵艺术学院、舞蹈表演系师生参演“喜迎国庆・相聚龙井”大型群众文化活动,4500余人现场观看,反响热烈;春节期间,联合学院美术与设计系在复兴村开展“迎新春・送春联”活动,送出春联、福字400余副,营造出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;协助举办复兴村成仕沟组“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”活动,让村民与返乡游子欢聚一堂,共享家门口的文化盛宴。

图片

2024年1月,周广锋向复兴村群众赠送学院师生书写的春联。

累计走访农户1500余户次,建立问题台账20条,办理民生实事10件,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项……在近两年的驻村工作中,周广锋成绩斐然。但用他自己的话说,让他最自豪的并非这些数字,而是付家小学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希望之光,是金婚老人手中珍贵的照片,是村民微信群里那句“周书记,有空回来看看”。

“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吹响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号角,我将精准把握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形势、新任务,持续推动驻村工作从‘夯基础’向‘增活力’奋勇迈进。”驻村任期渐近尾声,可周广锋心中的热忱未曾削减分毫,他表示将坚守岗位站好最后一班岗,并带着这份沉淀已久的责任与担当,续写逐梦复兴的壮丽篇章。


图片

来源:宣传统战处

文字:姚源清

图片:周广锋 今日仁怀等

责编:孔   婷

一审:张彦良

二审:王东浩

三审:刘   丹